?? 一、核心指令與標準要求 強制性指令 機械指令(MD, 2006/42/EC):覆蓋機械運動部件安全(如防夾傷、高溫防護),工業級設備需額外提供安全裝置測試報告。 低電壓指令(LVD, 2014/35/EU):電氣安全標準,包括絕緣阻抗、接地連續性、耐壓測試(參考標準EN 60204-1)。 電磁兼容指令(EMC, 2014/30/EU):需通過輻射騷擾(EN 55011)、靜電抗擾(EN 61000-4-2)等測試,確保設備不干擾其他電子產品。 特殊場景:醫療用途(如義齒打印)需額外符合醫療器械指令(MDR 2017/745),按風險等級分類認證。 新增環保與安全要求(2025年新規) 有害物質限制(RoHS 2.0):限制鉛、鎘、鄰苯二甲酸鹽等10類物質,需提供材料成分分析報告。 網絡安全(2023機械法規):2027年1月強制執行,要求防護AI系統、物聯網設備的網絡攻擊風險。 數字產品護照(DPP):部分產品需配備二維碼,披露碳足跡、維修指南等全生命周期數據。 ?? 二、認證流程與時間周期 關鍵步驟 簽約實驗室:選擇歐盟公告機構,簽署認證合同。 樣機測試:提供2~3臺量產狀態樣機,覆蓋全系列最復雜型號。 整改與復審:若測試失敗(常見于EMC輻射超標),需調整電路設計后重新送檢。 頒發證書:審核通過后獲CE證書,技術文件需保存至少10年以備抽查。 時間與費用 周期:常規1~2周(不含整改)。 成本:約1.5萬~4萬元,取決于機型復雜度(工業級>消費級)及認證范圍
如有需要 電話聯系